YK Forum

標題: Disease?Illness?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仁傑    時間: 2010-4-17 08:12 PM     標題: Disease?Illness?

何謂Disease?何謂Illness?
4月16日 星期五 00:10

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定義,健康包括生理、心理及社交各方面的健康,而健康是一種相對的狀態,所以沒有疾病不等同健康。對於疾病的界定,我們不難聯想到精密的儀器和穿著白袍的醫生。但是,我們與我們的家人偶然亦會扮醫生,告訴自己有病。我們的研究指出,全港成年市民大概有10%在沒有醫生診斷情況下認定自己有精神病。有時候,我們會「自己嚇自己」。

在英語中,有兩個詞語都與疾病有關:一是Disease、二是Illness。兩者的中文翻譯均為「疾病」。Disease 是指生理上的毛病,但Illness卻是病人自己對身體問題的認知,兩者是有明確分別的。

舉例說:高血壓是一種Disease,但不一定是Illness。而焦慮(Anxiety)是Illness,卻不是Disease。病人對 Illness的反應也因人而異。根據疾病詮釋 (Illness Representation)的理論︰病人對Illness的認知包括五方面:1) Illness的名稱及徵狀;2) 成因;3) 持久性;4) 後果;以及 5) 自己能否控制這疾病。這些認知會直接影響病情及病人的生活質素。因此疾病不單是由醫學決定,而是包含了強烈的社會心理及文化的因素在內。

更有趣的是,Disease的定義是一個社會建構過程。現代的疾病是愈來愈多了︰小孩子不留心上課可以構成「過度活躍症」(Attention-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),成年人不善社交可以構成「社交焦慮症    」(Social Anxiety Disorder),男士「不舉    」成為了性功能障礙 (Erectile Dysfunction)。這些病很多都是成因複雜甚至不明,而在從前都不一定會被視為疾病。

從醫學社會學來說,將非疾病納入為疾病範圍的過程叫「醫療化」(Medicalization)。「醫療化」提供了更多治療的機會,但也令一些「常人」轉化成「病人」。坊間於是有很多自我診斷的問卷,但不小心應用這些問卷亦會產生某些問題。作為公共衞生促進健康及預防疾病的人員,我們須先弄清楚病人眼中的 Illness不等同醫生眼中的Disease。作為市民,我們應要理解怎樣去看待疾病才能令自己在Illness 及Disease 兩個理念中取得平衡。

香港中文大學    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
健康促進學部主任劉德輝教授

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supplem ... cle.html?aid=id-601




歡迎光臨 YK Forum (http://eyankit.com/forum/) Powered by Discuz! 5.0.0